EMC(電磁兼容性)是設備的一種能力,它要求設備在電磁環境中正常完成其功能,而不會因環境干擾而影響其正常工作。產品的EMC性能與產品的工作穩定性和環境適應性直接相關。EMC設計是通信產品設計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EMC設計的關鍵之一是相關設備的屏蔽設計。
EMC是產品認證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產品,還是涌向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幾乎都需要進行各種產品認證。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產品認證本質上是一個技術貿易壁壘。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突破技術壁壘,才能開拓海外市場,促進外貿發展。
微控制器主要采用高速CMOS技術制造。信號輸入端的靜態輸入電流約為1mA,輸入電容約為10PF。輸入阻抗相當高。高速CMOS電路的輸出端具有相當的承載能力,即相當大的輸出值,通過長線將門的輸出端導入輸入阻抗較高的輸入端。反射問題非常嚴重,會導致信號失真,增加系統噪聲。當Tpd>Tr時,它成為一個傳輸線問題,必須考慮信號反射和阻抗匹配。
在考慮配電網(PDN)阻抗與同時開關噪聲(SSN)和電磁兼容?性(EMC)之間的關系時,了解去耦的影響非常重要。如果一個PCB的功率完整性或去耦特性較差,例如高PDN阻抗,SSN和EMC就會出現問題。本文將通過實際案例來確認PCB的PDN阻抗、SSN和EMC之間的關系。
電磁兼容性(EMC)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滿足要求,不會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造成以忍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EMC包括EMI(電磁干擾)和EMS(電磁耐受性)。所謂EMI電磁干擾,是指機器本身在執行應有功能時產生的不利于其他系統的電磁噪聲;EMS是指機器在執行應有功能時不受周圍電磁環境影響的能力。
電磁兼容性的研究通常圍繞三個要素(干擾源、敏感源、耦合途徑)形成電磁干擾,其研究內容包括:電磁干擾的機制,電磁干擾源的發射特性,以及如何抑制電磁干擾源的發射;電磁干擾如何通過耦合(或傳輸),以及如何切斷電磁干擾的傳輸途徑;敏感設備如何響應電磁干擾,以及如何提高敏感設備的抗干擾能力。
在過去的十年中,國內外學者在無線電傳輸(WPT)系統的電磁兼容性領域取得了許多進步的研究成果,但仍有進步的空間。未來將展望自由無線電傳輸技術(UbiquitousIPT、U-IPT)系統和動態WPT系統的電磁兼容性。
電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設備或系統在其電磁環境中符合要求運行并不對其環境中的任何設備產生無法忍受的電磁干擾的能力。因此,EMC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設備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對所在環境產生的電磁干擾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對所在環境中存在的電磁干擾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擾度,即電磁敏感性。
電磁兼容?性是指電氣和電子系統及設備在特定的電磁環境中,在規定的安全界限內以設定的等級運行時,不會由于外界的電磁干擾而引起損壞或導致性能惡化到不可挽救的程度,同時它們本身產生的電磁輻射不大于檢定的極限電平,不影響其他電子設備或系統的正常運行,以達到設備與設備、系統與系統之間互不干擾、共同可靠地工作的目的。
電磁兼容中磁場耦合是因為傳導電流(conduction current)的電生磁效應而產生。我們需要信號從設計路徑流通,但是外部環境所導致的寄生電感對電流提供了一個比原來路徑較低阻抗的路徑。
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每臺電子、電氣產品除了本身要能抗住一定的外來電磁干擾正常工作以外,還不能產生對該電磁環境中的其它電子、電氣產品所不能承受的電磁干擾。或者說,既要滿足有關標準規定的電磁敏感度極限值要求,又要滿足其電磁發射極限值要求,這就是電子、電氣產品電磁兼容性應當解決的問題,也是電子、電氣產品通過電磁兼容性認證的必要條件。
電子系統中電磁騷擾源主要有:1高壓隔離開關和斷路器操作2雷擊及系統短路3局部放電4二次系統中的開關操作5負荷變化和運行故障時電網中產生的電壓暫降、中斷、不平衡、諧波和頻率變化等騷擾6發電機和變壓器產生的工頻及諧波電場和磁場7輸電線路在其周圍產生的電場和磁場8自動化設備,無線設備產生的高頻傳導騷擾哥輻射騷擾9自然現象,如雷擊、靜電放電、地磁干擾和核電磁脈沖。